一、学科概况
(一)学科基本情况
1.历史沿革
沈阳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创立于1952年,于1984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,于1990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;农业机械化工程归属的农业工程一级学科200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博士后流动站。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一级学科,2009年被评为“辽宁省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”的“高水平重点学科”,2010年被评为省“一流学科”,2011年被评为省“特色学科”,2013年被确定为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的第二层次学科,2018年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A类建设行列。
2.现有的基础和水平
现有教学科研人员41人,其中教授9人,副教授16人。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6人,硕士生导师24人;国家行业岗位科学家一人,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,辽宁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,辽宁省农业青年科技人才人选1人。学科内有辽宁省农业机械化重点实验室。
学科目前主要下设5个科研团队。(1)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及智能装备;(2)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装备;(3)花卉蔬菜智能栽收装备;(4)花生收获与加工机械创新团队;(5)辽宁林果业生产机械装备研制与应用。
(二)“十三五”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
“十三五”期间,在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引领下,在学院及学校各个部门的支持下,学科上下共同努力下,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。总结学科的发展历史沿革,分析学科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,学科在很多领域已经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和水平,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。
1.科研实力快速提升,科研成果显著
“十三五”期间,本学科共获批各类科研项目72项,其中国家级项目20项、省部级项目41项、市厅级项目11项,科研资金1483万元;获科研成果奖励、鉴定、验收共12项,其中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,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,阜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、二等奖各1项,辽宁省科技贡献一等奖、三等奖各1项;共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,其中SCI/SCIE收录论文7篇、EI/ISTP收录论文130篇;出版专业教材和学术著作19部;共申请专利37项,其中发明专利6项、实用新型专利31项,目前正在申请专利10项。
2.学科教师素质显著提升,形成较强科研团队
学科“十三五”末期,有教学科研人员30人,其中教授5人、副教授12人、讲师13人,获得博士学位22人,占总人数73%。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,省级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,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。1人被评为沈阳农业大学“天柱山学者”,2人被评为沈阳农业大学“天柱山青年骨干教师”,2人入选辽宁省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万人层次,2个团队评为沈阳农业大学学术创新团队,1个团队被评为辽宁省教学团队。
通过学校颁布的人才引进政策,“十三五”期间,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共引进包括吉林大学、韩国忠北大学在内的国内外高校优秀博士毕业生6人,充实到科研队伍中,为农机化工程学科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。
3.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频繁
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,活跃学术气氛,扩大师生的视野,提高教学科研和学术水平,提升研究实力,提高科研成果水平。
近5年来,短期脱岗学习15人次,累计参加ICSP、ASABE、AIMSE等国际性学术会议39人次,参加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年会、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年会、机器视觉研讨会等国内学术会议85人次,先后派出18人次到美国、加拿大、日本、韩国等国家出国学习考察。接待美国、加拿大、韩国等外国专家来华讲学18人次,邀请罗锡文院士等国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36人次。
(三)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
(1)部分教师没有稳定的科研方向,制约了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高,特别是影响着学科发展后劲,需进一步进行科研团队的建设与完善。
(2)科研实力不强。科研工作是本学科的弱项,目前科研课题较少,尤其是国家级大课题较少,经费和获奖数量不多。教师没有科研课题与经费,严重制约了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发展。
(3)资金短缺,教学科研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。学科的硬件实验设施较陈旧,部分大型仪器设备面临报废,为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,应多方面、多渠道地争取资金投入,更新设备并购置先进的科研仪器。在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,积极争取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支持,不断加强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建设。
(4)学科发展缺少领军人物,师资队伍缺乏高层次拔尖人才,急需引进或培养高层次人才,应加大学科人才培养及引进力度。以学术团队为核心,进一步加强学术队伍建设。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,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留校或来校充实科研教学队伍。
二、发展思路与建设目标
(一)建设思路
瞄准农业机化工程学科发展前沿,结合地域特色,基础和应用研究并重,以组建多层次学术创新团队为主线,以科研创新为重点,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,稳步提高学科竞争力和综合实力,加强研究生教育和培养,进一步扩大学术交流,提高学科影响力和服务社会能力,推动学科的“跨越式”发展。
(二)总体目标
根据学科现状,结合我国农业机械化学科领域发展需求,建设特色鲜明的学术创新团队,完善学科平台建设,培养优秀创新人才,建成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学术地位的学科。
三、建设内容
(一)学术方向凝练
“十三五”期间,根据学科发展动态,进一步凝练和调整学术方向,优化学科结构,突出学科特色。
(二)队伍建设
2020年学科教师总数达45人以上,其中教师中博士比例达到85%,国内外研修人员比例达到30%。教授人数达到10-15人,副教授人数达到30-35人,博士研究生导师达到6-10人,硕士研究生导师达到30-35人。培养或引进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,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。
(三)科学研究
到2020年主持省部级重点或重大科研项目2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。“十三五”期间科研经费达到1000-2000万元。新增省部级研究机构1个。打造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。EI、SCI、SSCI收录论文累计达到50篇。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5项。
(四)条件建设
继续加大学科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力度,为增强学科创新能力、快速提升学科水平、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奠定坚实基础。重点建设辽宁省农业机械化重点实验室、力争创建研究生校外创新平台。
(五)人才培养
稳定招生规模,提高培养质量。进一步完善研究生管理体系,建立研究生创新培养体制,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,培养特色创新人才。“十三五”期间年均招收博士研究生3-5人,硕士研究生50-100人,争取获得省级优秀博士、硕士学位论文2-3篇。
(六)学术交流
继续加强学术交流,争取每年邀请3-5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或学术交流,争取选派2-3名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进修或开展合作研究。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,争取承办2-3次国内外学术会议。
(七)社会服务
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,通过承担国家、地方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项目、校企联合横向创新项目、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团队等方式,为辽宁省及全国农业机械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持。①学科助力县域经济发展,服务农机装备企业。②农业机械新装备的设计研究,包括系统方案设计、关键部件的设计研究、系统仿真与模拟分析、性能参数选择等。③先进设计理论与技术方法的培训与推广。
四、保障措施
(1)组织管理保障
加强学科队伍组织建设、思想建设、科学决策能力建设,有效提升适应新时期挑战的理论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。抓好党组织建设,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形成团结协作、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。
(2)制度规范保障
建立监督制度,实行学科平台实验室建设学科带头人负责制、学术方向研究室建设学术带头人负责制。完善科研奖励制度,对获批的重点项目、重要科技成果、发明专利和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等给予奖励。制定研究生培养和毕业资格审查制度。
(3)资金条件保障
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和企业的联系,多渠道争取经费,为学科建设提供经费保障。开源节流,合理使用科研经费,提高利用率,保障“十三五”建设发展规划的顺利开展和目标的实现。
(4)人才措施
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及引进力度,制定学科人才梯队建设计划,为学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。